據香港路透社報導,香港匯豐銀行於週二完成了首筆以人民幣計價的區塊鏈信用狀交易。雖然是但一試點案例也代表這個由八家銀行發起的 Voltron 貿易融資平台的應用進展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Voltron 計畫的八家核心參與機構是由台灣中國信託銀行、協同多家國際銀行參與,包括滙豐銀行(HSBC)、荷商安智銀行(ING)、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國民西敏寺銀行(NatWest)、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泰國盤谷銀行(Bangkok Bank)進行開發。
傳統的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會需要頻繁的以紙本流程確認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L/C)¹的內容是否有不一致(discrepancy)發生。目前雖有將單據數位化,但仍然無法統整到統一平台。而區塊鏈的不可篡改、透明的優勢就可以將傳統需要花上一週的流程,縮短到一天之內。
[註*1]:信用狀是國際結算的一種主要的結算方式。因其為銀行風險而非商業風險,較為安全可靠,故廣泛被採用為交易方法,但信用狀的相關費用較高。信用狀的開立必須由付款人向銀行申請,在付款人繳納開狀費用和保證金之後,開狀行會開具信用狀,保證在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向受益人付款。
以往的開立信用狀的流程都是透過 SWIFT 平台或是其它數位化系統上進行,而 Voltron 計畫則是希望將這整套流程搬到 R3 的 Corda 區塊鏈平台上進行。
匯豐銀行和其它銀行一樣,一直在尋找利用區塊鏈或是分佈式帳本來簡化傳統以紙本形式溝通的國際貿易融資交易業務。
這項試點交易是由位於香港的 MTC Electronic 向其母公司深圳 MTC 出口一批 LCD 零件和面板。匯豐銀行表示,開立信用狀的流程在 24 小時內就完成,如果用傳統紙本流程大約需要耗時 5 至 10 天。
不過目前為止,Voltron 計畫主要還是用於個別試點案例。不過匯豐銀行亞太地區全球貿易的負責人 Ajay Sharma 表示 Voltron 計畫正由個案試點走向全面應用,讓銀行可採用的商業模式。
「我們希望到今年年底,又或者是明年第一季就有一些客觀數據,像是了解使用 Voltron 計畫能夠減少的成本。到那時候,很多還在場邊觀望的銀行就能夠做出決定。」
Ajay Sharma 說道。
「當然,我們希望用這項技術(Voltron),降低交易的成本,提升效率等各種好處。」
匯豐銀行更援引 SWIFT 的數據,2018 年中國境內外共發放了 120 萬份的信用狀,總價值高達 7,500 億美元。在龐大的交易規模中,如何能降低其溝通和時間成本就顯得相當重要。
轉貼自: 動區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