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從一筆交易來看 ETH 與 BTC 之異同》中,我們從一筆交易來概略說明了 ETH 與 BTC 轉帳交易的不同之處,本篇文章我們要來談以太坊智慧合約。不會談到實作部分,而是希望能從實際應用場景切入來說明,讓閱讀完本文的讀者都能充分理解智慧合約的技術運作原理。
好!那本文便開始囉!我們直接開門見山地來談談:
何謂智慧合約?
智慧合約本質上是一段部署 ( Deploy,即發佈 ) 到區塊鏈上的程式碼,因為區塊鏈上的程式碼(嚴格來說是二進位碼)可以被檢視,所以具備公開透明的特性。智慧合約被部署到鏈上後會產生一個合約地址,永久存在於鏈上的區塊之中。以下用 Pelith 開發部署之 CryptoCow 智慧合約為範例做解說。
如何部署智慧合約?
我們從智慧合約的誕生談起。
開發者將程式碼開發完成後,要透過發送一筆接收地址為 “0x0” 開頭的交易(一般交易的接收地址為0x開頭,後面接一串字),並在交易的 Input Data 內放上開發完成的程式碼。礦工看到接收地址為 0x0 的交易就會知道交易的發送者想要部署智慧合約,隨後便會將 Input Data 內的程式碼部署到區塊鏈上,並生成一個合約地址。
然而我們會發現 Input Data 充滿了看不懂的文字,似乎跟我們印象中的程式碼不太一樣,原因是在以太坊上儲存的合約邏輯是以 Bytecode 的形式,所以開發者以 Solidity 開發的原始碼必須先被編譯成 Bytecode 才能部署上鏈。
目前大多數開發者使用的開發工具,如:Remix 本身都具備編譯的功能,開發者開發完原始碼後只要一鍵進行編譯的動作便能取得 Bytecode 。
至此,我們來整理一下部署智慧合約上鏈的流程:
1. 開發者以 Solidity 編寫完成合約
2. 原始碼編譯為 Bytecode
3. 放入交易的 Input Data 中
4. 接收地址部分留空(0x0)
5. 節點 (礦工) 判定為要發送合約上鏈
6. 礦工執行,並部署上鏈生成智慧合約
7. 合約擁有自己的「合約地址」,永久存在鏈上
什麼是合約地址?
在合約生成之後,會創造出一個合約地址,讓合約(Contract Account)和個人帳戶(Externally Owned Account)一樣都有一個地址,會紀錄追蹤 nonce(帳戶的交易次數) 和 balance(帳戶餘額)。
不過合約因為是「被」創造出來的,不像個人帳戶一樣可以「主動操作」來發送交易給別人,所以我們如果要使用智慧合約的功能,必須要以個人帳戶發送一筆「接收地址為合約地址」的交易,來主動觸發合約,讓合約執行動作。
因此,任何一筆交易的起點都必須是個人帳戶。
接著,我們來實際看看一筆和智慧合約互動的交易,下方是一筆很常見的操作合約交易,內容是將一顆透過智慧合約創造出來的 ERC-20 代幣,從一個地址轉移到另一個地址中。而這些操作,必須透過交易發起者將這些操作以程式原始碼撰寫,編譯後放到 Input Data 中。
上方紅框中其實是 Etherscan 解碼(Decode)後呈現的樣式,而 Solidity 原始碼編譯後其實是長得像下列這樣,以 hex(16進位制)的方式表示。
對照上下兩種不同表現形式的圖,我們可以發現下圖紅底線的部分(0x93316cdf)在上圖中被以 MethodID 標示出來。其實 0x 後的前 8 碼表示的是 我們要呼叫合約中的什麼 function(在智慧合約撰寫時我們會規劃有哪些功能是可以使用的),後面接的則是該功能的其它參數。
而這個 MethodID(0x93316cdf)其實也有許多其它的別名,這邊列舉一些比較常聽到的:HashID、Function Hash、Function Signature 等。
因此,知道這個之後,未來我們在操作 DAPP 時,便能去檢視背後的操作,也可以直接上以太坊區塊鏈瀏覽器 Etherscan 去追蹤交易(Transaction),看是否智慧合約真的有按照 DAPP 應用程式介面顯示的狀態去執行功能。
如果不確定這個 MethodID 是什麼功能或會做什麼,可以到 Ethereum Function Signature Database 上查詢:
把 0x93316cdf 貼上並搜尋後,便能得知這個 MethodID 對應的是什麼 function,可以再以這個 function 到智慧合約的程式碼中去確認到底操作了什麼。
結論
智慧合約是一段部署到區塊鏈上的程式碼,可以有各式各樣的功能。因為區塊鏈公開透明的特性,所以可以被任何人檢視和驗證。
合約部署完成後會生成「合約帳戶」,有自己的合約地址。但所有的交易與操作都必須「個人帳戶」發起,去呼叫合約中的 function 來執行。
想要確認操作合約的交易到底做了什麼,可以檢視 Input Data 內 0x 後的前八碼 MethodID,並查詢這是什麼 function,再到合約帳戶中去檢視原始碼來確認。
好!介紹到這邊,大家閱讀至此應該都對於智慧合約的概念有了基礎的認識,未來在操作 DAPP 與檢視智慧合約時也多了更多的背景知識可以去做驗證。下一節我們將來介紹 區塊鏈代幣的演進史,從初代比特幣上的 USDT,到以太坊的 ERC20 token,最後會談到在技術觀點上 Libra 為什麼無法吸引頂尖開發者的目光,謝謝大家。
轉貼自: 動區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