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國建國初期的大陸幣的貨幣發展歷程,如何供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發展參考?
曾被認為泡沫經濟始作俑者的美聯儲前主席葛林斯潘最近曾對媒體指出,比特幣彷彿美國獨立初期完全不可靠的「大陸幣」(Continentals),既無實物擔保亦乏政府護盤。
但,胡一天認為,沒有1776年的大陸幣,就沒有2017年的美元。「相較於18世紀的大英帝國,北美十三州捍衛己身的實力,微不足道。如今美國成長為超級霸權,不也是基於『天佑美利堅』的信仰?」
胡一天:
回顧美國獨立建國史,北美十三州當時的國力很弱,財政困難。美國獨立後欠了一堆戰債,又脫離了大英帝國體系,國際貿易受到打擊,因此清償戰債與增加税收,就成了美國的重要挑戰。大陸幣是獨立戰爭時期由大陸議會發行的戰爭融資工具。發行當時誰知道建國是否必成?建國後能不能還得起?冷靜想想,多數人恐怕還是只認黃金,不認這個美國自己鑄的幣。
1788年美國憲法正式通過後,方由合眾國首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彌爾頓主導推行公債重組方案並獲得國會支持。1790年,聯邦政府發行三檔新債券,承諾全額兌現憲法通過前發行的所有聯邦與州政府公債及戰債。如此一來,美國的發展前景,就與這三檔債券的價格連動,容許國內外投資人對美國的未來投票 – 投鈔票。這項天才金融工程,正是華爾街發源的種子。建立大陸幣的邊陲精英,允許利用金融技術作為政策工具的法律制度,以及所附麗其上的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成為今天的美國。
提出大陸幣的歷史是在提醒大家:,千萬不可輕視想利用區塊鏈與虛擬貨幣創造新未來、新秩序的互聯網新創企業。雖然很多項目可能是兒戲,但美國當年不也是一種政治經濟學的原型?確實,絕大多數人創造不出像美國這樣的霸權,新創企業家可能連亞馬遜的萬分之一都不及,這些努力本來成功機率就很小。
我們不能小看這些事情。很多現在看來很偉大的壯舉,當初也被人認為是不可能成功的,例如在絕對王權時代創造憲政民主共和國,但美國成功了。美國獨立戰爭的遠因,是英法七年戰爭。從英法爭霸的全球視角觀察,美國獨立不過是一場帝國邊陲殖民地的武裝衝突,是一件小事。英國當時的重點是歐洲的反法鬥爭,北美殖民地因為反抗維繫大英帝國貿易體系的《航海法案》(Navigation Acts)而鬧獨立,英國與美國打一打就算了,也是因為北美當時對英國的價值不高,經濟依存度又高,獨立了又如何?與其軍事鎮壓,不如經濟羈縻。若被封鎖在英國貿易體系之外,十八世紀時弱小的美國是可能會崩潰的。
同樣的道理,相對於所有當前的互聯網巨頭、跨國金融集團、甚至是主權國家之間的鬥爭,區塊鏈、加密貨幣這些玩意,很容易被認為是很小的事情。區塊鏈項目市值很小,影響層面也不大,加密貨幣波動大,吸引很多投資人、工程宅男、網紅紛絲投入,導致主流媒體與政府部門高度關注,加上互聯網傳播的特性,使得投機狂潮很容易擴散。但事實上區塊鏈仍是一件小事。也因為如此,審視人類歷史的經驗教訓,就不得不使人認為,不能小看區塊鏈。
若將比特幣比喻為大陸幣,是否意味著區塊鏈將催生未來的美國?問題關鍵是:區塊鏈項目與虛擬貨幣有沒有適當的機構與制度設計(institutional design),可以讓目前多中心化野蠻發展的幣鏈圈生態系,能夠變得有秩序、有組織、有紀律?這就不只是密碼學、金融學的問題,而是政治經濟社會學的問題。
就像當時美國獨立的二大黨派,聯邦黨人主張中央集權政府發展工商,民主共和黨人代表農場主、小地主的利益,希望少繳稅,融資暢貨,政府不要來煩我就好。這樣的兩派鬥爭事實上一直延續到現在。美國貨幣制度也曾經高度不穩定、有非常多不靠譜的貨幣在競爭。但美國令人欽佩之處在於,儘管混亂,美國社會仍能演化出足夠的制度和機構來管理金融市場,將這些盲動投機的能量導引到創辦實業、服務工商的正軌,但又明智地保留投機致富的空間。
相比之下,區塊鏈金融體系缺乏這樣的制度與機構設計。光看比特幣,硬分叉,礦工內鬥之外,還有核心開發社群的分裂。比特現金硬分叉事件所造成的動盪,可說是損人不利己。
現在一些想設計制度、建立機構的人,往往是在區塊鏈出來以前的「老人」。這些人才具有華爾街或跨國企業的經驗,或是上一波、上兩波在互聯網早期發展時代累積財富的精英,想要利用對既有傳統金融、工商業、互聯網新技術的理解,試圖把區塊鏈「管」起來。他們當中有很多人在金融業與資本市場經驗豐富,理解自律發展的重要。儘管如此,許多區塊鏈新創企業仍然缺乏制度,有些幣鏈圈陣營看起來似乎有組織,實則未必。
組織制度發展如果順利演化,也許有一天,比特幣、以太幣可能會演化出類似現在以美元為主的金融體系。這個過程會有很多難關,區塊鏈金融體系要持續發展,需要順利攻關才行。源鉑所投資的公司也希望去推進這樣的長期演進:利用互聯網分布式技術與治理模式創造出未來的美元,進而透過主導這些技術的組織,創造一個更多中心化的新經濟。
六、談泡沫,究竟什麼是不會、也不能破的泡沫?
胡一天曾言,「號稱主權國擔保的法幣體系」,又何嘗不是於建立在信仰之上的紙牌屋。只有會破的泡沫才是泡沫,不能也不會破的泡沫,就是宗教。
胡一天:
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句玩笑話。美元的信用基礎,是美國的綜合國力,除了技術、文化、政體等因素外,更直白地講,就是美國的軍事力量。
一、二戰以後美國為了推進自己的工商利益,主導設計一系列的機構、制度,這些制度與機構給了美國的工商巨擎與政治人物在全世界相當大的彈性與發展空間。不論是全球金融體系、國際貿易體系、集體軍事安全體系、包括資訊科技與互聯網,都是美國創造出來的。人類活在美國霸權、或至少是後美國霸權的世界中,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美國內政與財政問題很多。政治黨同伐異,財政赤字擴大,需要持續透過債務融資。這些赤字並不會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勝負而消失,美國「以債立國」,人民、企業要靠借債來維持,一直如此。事實上,所有印鈔票的國家,如果不能自制的話,遲早都會走上這條不歸路。
很多銀行家、金融史學家、政治人物反覆告誡,允許強權政府印鈔票給財政赤字融資,歷史證明最終都會崩潰。例如國民政府在對日抗戰以及之後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的中國大陸經濟,有統計指出,若以1937年對日抗戰起算,到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台灣為止,以黃金計算,法幣與之後的金圓券造成的通貨膨脹幅度,高達驚人的1440億倍!
財政赤字造成超發貨幣,大有為的政府為了兌現實際上做不到的承諾,透過債券市場借新還舊,就是創造泡沫。量化寬鬆,零利率、負利率持續將近十年,加上貧富不均惡化,房地產、股市、債市、以及各種資產的價格肯定有泡沫。但這個泡沫能讓它破嗎?這才是問題。
有些泡沫是不能破的,必須維持,因為不維持社會就無法繼續運作。允許政府呼口號、印鈔票,就是在創造貨幣幻覺,讓人民以為問題正在被解決,至於幾十年後如何還債,那是後代的事。講得好聽是願景,講坦率些就是泡沫,是不知何時會破的泡沫。
聽起來非常嚴峻,但我更傾向用幽默的角度看待人性。我們可以說全世界早已泡沫化,但也可以說,人類願意相信某種暫時無法實現的願景。這也算是一種宗教情懷。
七、究竟區塊鏈這項科技的進展會演變成一場革命?創新家該如何面對政府、資本家的阻力?
區塊鏈的發展被認為具有威脅到資本家、甚至是政府的掌控力的潛力,前美國中央情報局情報官安德魯·布斯塔曼特(Andrew Bustanmante)稱,區塊鏈是「十分強大的」,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胡一天:
關於區塊鏈與國家安全,可以參考我在《金融科技與貨幣超限戰》中的觀點。
「區塊鏈革命」這個提法勾起激情想像,實際上是在浪漫化這個互聯網現象。十八、十九世紀歐洲列強為了奪取政治商業利益,談不攏時往往靠打仗解決,但打仗要師出有名,有時候利用一下革命的形勢,創造出兵的藉口,十分常見。當前世界正在經歷美國秩序重構的過程,在世界從單極走向雙極與多極的過程中,衝突不可避免,只是現在霸權國之間不會打的你死我活,透過互聯網資訊超限戰去影響、弱化、牽制、訛詐對手,成本效益比更高。由此觀之,所謂的「區塊鏈革命」,是可以被霸權利用的。
全球金融資本主義,是二十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後,被貿易全球化與金融自由化等新自由主義政策催生的現象,表現為金融資本對地方經濟生產要素的高效控制與跨國調度。從金融利益集團的霸權視角出發,金融科技新創會刺激統治精英的不安全感,進而把加密貨幣視為一場準宗教性質、反抗既有權威、經由互聯網高速串連演化的邊陲起義(insurgency),其終極目的是在互聯網超空間中,建立超主權、跨國界的虛擬世界秩序(virtual world order)。霸權如何克服加密貨幣的挑戰,就成了利益集團與邊陲精英爭奪金融市場主導權,在互聯網中持久進行的戡亂作戰(counterinsurgency operations)。
戡亂作戰被認為是研究所等級的軍事行動,因為決定性的致勝關鍵,不在於建立與投放優勢武裝殲滅動亂有生力量,而在於把動亂視為高度複雜的演化網絡系統,透過理解造成動亂的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因素,針對動亂份子動員調度的資源網絡建立模型,針對關鍵節點施以彈壓、羈縻、懷柔、培殖、滲透、拉攏、分化、抹黑等諸般手段,截斷動亂網絡自我增殖動能,並積極尋求平亂之後的政治妥協解決方案。
區塊鏈邊陲精英要從霸權角度逆向思考:如果最終會有某種妥協方案,那麼受益方是誰?利益將如何分配?如何爭取主導這個進程?如何設計相應的制度與機構,讓區塊鏈項目維持、增強其在技術、經濟、政治層面的有生力量?
區塊鏈體系目前控制的關鍵自然資源,是懂得軟體工程的開發者社群與具戰略眼光的經營人才。加密貨幣「解放」了過去由矽谷與華爾街壟斷的融資渠道,社群也不可能遺忘區塊鏈技術的革新,政府又缺乏合法藉口鎮壓這些掌握相關知識技能的高端人才,讓這些人才集中精力幹大事、幹實事,是現階段的最大挑戰。
區塊鏈體系要反過來影響政府與跨國財團,必須拿出具體實績,告訴世人利用這些新技術、新思維可以怎麼創造價值,持續爭取群眾。區塊鏈業界,或廣義的互聯網業界,其實已經走在發展出具有準國家力量的道路上。谷歌、臉書、微信肯定對政治經濟社會影響很大,這些互聯網巨頭背後都有著政治身影,但我們該如何去管理這些「非國家行為體」?區塊鏈體系持續發展下去,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再強調一次:關鍵在於強健的、能及時演進的制度與機構設計。
八、源鉑資本的發展策略
源鉑資本創辦人暨執行長,胡一天作為區塊鏈早期的投資人、與創新者,回顧過去、以及期許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可以分享的是…?
胡一天:
區塊鏈仍處在早期階段,發展空間還很大。但區塊鏈發展是透過準金融屬性的加密貨幣來體現。因為加密貨幣有行市、有買賣,讓新創團隊增添了可運用的資源,也加重了風險管理的負擔。
這是一把雙面刃。懂得利用區塊鏈金融會讓新創團隊提早嚐到財富效應的甜頭,若耽溺其中,不求上進,只關心幣價,不關心發展,那新創團隊等於一發幣就死了,他們除了錢以外什麼都沒有,他們只有概念,原型無法商轉,再多虛擬富貴也是過眼雲煙。
有很多團隊懂得審時度勢,善用有利局面募資持續發展,沒有拿去買跑車或內鬥。我們不應該把這些真正的邊陲精英與不肖之徒混為一談。跟風炒作的人非常多,利用人性弱點圈錢的不靠譜團隊也很多,但還有很多認真研發、實事求是、努力商轉的團隊,市場正在汰弱留強,我們就是要把這段時間走過。
源鉑希望秉持初衷,投資發展新創企業,創造價值並賺取利益,我們看到了區塊鏈這個機會,但我們更關注的是互聯網科技、互聯網金融,以及其中衍生出來的更多新機會。
源鉑不可能掌握所有機會,但我們盡力掌握能掌握的,在過程當中厚植實力,培養人才,持續促進我們投資與合作的企業順利發展。「謙沖自抑、莫忘初心」,就是這個道理,也是為什麼我選擇這個領域。只是想要賺錢,金融市場有太多方法,何必選擇這條比較難走的路呢?
胡一天常說,挑戰還很巨大,我們仍在路上…。
創辦源鉑的四位合夥人,包含了成功創業的企業家,與投資過成功新創企業的資深投資人,明白創業艱苦。源鉑提供策略面、資本面、宣傳面的協助,也希望因為我們的努力與適時幫助,讓有緣分的新創企業能夠高速發展。
源鉑這個品牌名稱的靈感來自星際大戰。Kyber 水晶可以製造光劍,也可以製造死星雷射砲。絕地武士訓練徒弟製作光劍,徒弟必須先找到自己的Kyber水晶。一旦選定,水晶受到原力光明面的影響,絕地光劍會自然呈現藍綠等顏色;而西斯因為要以黑暗原力壓制Kyber水晶,導致西斯光劍總是發出血紅色的光芒。因此,我借用Kyber的中文諧音,將公司命名為源鉑:源,「為有源頭活水來」,討個財源廣進的好口彩;鉑,就是白金,是很多化學反應的催化劑。源鉑自詡成為財富的泉源與新創的催化劑;The source of wealth and the catalyst of creation。
這含有「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期許,也象徵著金融與科技的雙面刃特質。金融和科技都可以給人巨大力量為善,也可以放大人性的貪婪和恐懼為惡。紐約哥大的一位經營對沖基金的教授常說:金融非關道德(finance is amoral),科技亦復如是。金融與科技都是工具,是達成目的之手段,人類應該去控制金融與科技,而不是反被其控制。
目前為止,源鉑投資的新創都很不錯,我們知道如何創造連結與槓桿,也持續透過在金融界、科技業、傳媒業的資源,協助我們投資的新創加速發展。我們投資的台灣新創如奧丁丁、MaiCoin、美爾敦,I・X,Lubn的團隊在個別領域就有比較深厚的積累;紐約的DeepMacro、巴黎的Hardware Club、香港的MaiCapital在金融新創領域亦各擅勝場。我們也即將揭曉Aetheras這個新投資,請大家拭目以待。
源鉑不一定能投出全世界最優秀的新創,但投的新創都獨具特點,而其中很大比例跟台灣有淵源。我們幾位合夥人都是台灣背景,在2014年籌備源鉑時,我們認為可以利用台灣資源,破壞一下既有架構。先用自己的錢,做一個新經濟的網絡出來給大家看。回顧當時,還真不敢說有十足把握,但我們有信心可以做一番事業。
源鉑不是在比砸錢多、賭多大,而是在比長遠發展的策略。源鉑本身也是新創,投資領域又非常新,我們最看重創辦人指揮調度的能動性、商業直覺,以及其新創項目相對於區塊鏈業界發展階段、商業需求與源鉑戰略目標的長期價值。其中,創辦人的個性最為關鍵。源鉑的最高目標不僅是商業層面的持續獲利,而是創造能進行持久競爭的演化型網絡組織。具體策略佈局的指導綱領,有五大層面:
一、驗證團隊的兵棋推演存活率;
二、運用金融工具強化實業資源;
三、提升控制區域中的網絡韌性;
四、擴大利益攸關者的行動自由;
五、創造指數型增長的有利環境;
源鉑資本的階段性發展成果,證明了此策略有效,還將持續證明它。
轉貼自: 動區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