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儷玲:透過科技 一有事故自動理賠
圖/前金管會主委、政治大學副校長王儷玲。
王儷玲表示,低利環境、會計制度的改變,讓保險公司傷透腦筋,尤其是保險公司長期面對利差損的問題,保險公司早年銷售大量高利率終身壽險保單,卻面臨利率愈來愈低、報酬率也愈來愈低的壓力,保險公司利差損持續擴大,保險公司產生大量虧損。
加上台灣將在2024年實施17號公報(IFRS 17),此後利差損都會被列為「負債」項目,恐將導致保險公司的損益與資產負債表波動加劇。
此外,保險公司長期受到投資環境不佳的困境,找不到好的避險投資工具,不但影響保險公司的獲利,保戶權益也可能受到波及。
要解決台灣保險市場種種困境,保險科技是解方。雖然許多研究都顯示,金融科技的浪潮下,保險業將率先受到衝擊,但王儷玲認為,區塊鏈、AI、智能合約、智慧醫療、大數據等,都可望成為保險業的助力。
再者,面對少子、高齡及年改的影響,民眾急切需要保險的轉嫁,對退休理財更有需求,「實物給付、長照醫療、健康照顧、投資型保單都可以給民眾退休規畫上一些幫助,」王儷玲說,保險商品愈加進步,以理賠來說,過去事故發生後,民眾還要自己去申請理賠作業,現在透過科技技術協助,事故一發生,理賠即可自動啟動。
鏡頭轉到對岸中國大陸,跟台灣不同的是,中國大陸保險業才正在起步,2017年大陸的保費密度約為2631.58人民幣(約台幣1萬1559元),保險滲透度也才4.42%。換句話說,中國保險市場有一大片藍海還未開拓。
雎嵐:不只專業 還要提升文化營銷
圖/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雎嵐。
開拓這片藍海,仰賴保險業務員。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雎嵐表示,2015年中國大陸保監會取消保險從業資格考試後,降低了保險業務員進入門檻,從業人員大量增長,至2017年底已達800萬人,這龐大的行業該怎麼去看明白,透過一項研究可以看出端倪。
她指出,北大與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聯手調查的《2018中國保險仲介市場生態白皮書暨保險行銷員調查報告》,蒐集了1萬多份、35家保險公司的保險業務員,針對工作年資、工作時長、客戶關係經營等,進行個人特點、心理、工作業績的剖析。
研究發現,800萬名業務員之間有七成都是女性,而女性之所以選擇這份職業,理由多半是可兼顧事業與家庭能。剩下的三成男性,也不是省油的燈,調查發現,男性成長性更強,因為學歷更高、更年輕,選擇這份工作的理由多半是認為保險業的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至於要在這個領域出頭天,如何做到?大陸這份研究也發現,成為「績優營銷員(業務員)」,月收入平均約為2萬人民幣(約台幣10萬元),他們的客戶通常不是透過「緣故」(以親友做為銷售對象),而是透過轉介來的,這也驗證要成為績優業務員,工作年資與工作時數有正相關。接觸愈多客戶,口碑打得愈響,累積愈多人脈,才能透過轉介成為客戶。
但要成為績優業務員也不僅是靠年資,這份研究發現,這些績優業務員還有一項特點,也就是將近1/3營銷員遭受客戶五次拒絕才放棄,「這是怎樣堅忍精神!令我印象深刻!」雎嵐感到不可思議。
全世界的保險業務員都受到了FinTech的影響,王儷玲與雎嵐不約而同指出,FinTech不是來摧毀業務員的,而是協助,因此「人機協作」是人與科技的歸途,藉由AI、區塊鏈、IOT等技術分析保障缺口、通路行銷、客戶圖像等,再由業務員給予人性關懷,是提升業務員價值的方法。
「營銷員不只要提升專業,還應提升『文化營銷』」,將客戶當成朋友,站在客戶角度思考,作為客戶金融理財規劃師,提供一籃子解決方案,是未來保險營銷員成長方向,」雎嵐說。
具保證型的年金保險 抗通膨、抗長壽
面對高齡社會的退休規劃,民眾該買什麼樣的保險商品呢?王儷玲指出,國人愛買類定存保險,但最好不要再買了,不僅保障低,年期也短,實在不建議,反倒可以看看「具保證型的年金保險」(即附保證給付投資型商品,屬於投資型變額年金險),既抗通膨、又抗長壽、投資風險,是值得考慮作為退休規劃的一種方式。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轉貼自: 遠見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