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轉型的秘訣:五大手法提升企業數據力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未來世界,企業唯有將商業模式從經驗導向轉型為數據導向,才能夠掌握先機、定義未來世界。不過,該怎麼做才能夠享受事半功倍之效呢?擁有豐富產業經驗的中華電信大數據處總監楊秀一建議企業從五個面向優化企業數據力、從而提升市場反應力: 首先是釐清問題並排定優先順序。楊秀一表示,大數據的應用範疇很廣,但是,隨著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是需求不同,需要的數據資料細緻度、蒐集的範圍、蒐集的時間等都不同,若沒有一開始就清楚定義出來,勢必會影響後續的數據蒐集、儲存、分析與管理效益。舉例來說,若是要透過大數據分析解決生產問題,那要蒐集與分析的數據是以生產流程與設備相關的數據資料,若要解決的是行銷問題,那要蒐集到的數據資料會涉及第一方、第二方與第三方數據資料。
其次是盤點既有的數據資料,再來是確認要如何蒐集與分析這些數據資料。楊秀一建議,一次性需求的數據分析可以透過雲端服務快速完成資料蒐集與分析工作,若是需要長期蒐集、分析、優化的數據資料,則建議以自建的方式進行。「自建,不代表要從頭到尾都自己處理,事實上,為協助企業減輕壓力,中華電信早在幾年前就開始提供端對端的大數據分析服務,內容包括大數據平台的諮詢服務、系統規劃、佈署建置、資料治理到進階數據分析等,企業可視需求與中華電信展開系列合作。」 確認要解決的問題、盤點既有數據資料,以及確認要怎麼建置後,楊秀一表示,接下來的重點是培育員工相關技能以及導入有助於優化流程、提升效率的分析自動化分析工具,如中華電信大數據產品-AI智慧分析雲。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可以持續不斷改善、優化的資料治理機制。「想要發揮數據分析的最大效益,就不能夠有太多的侷限,需要一套完善的機制授權與提供環境讓使用者可以發揮創意分析數據。」楊秀一如是說道。
兩大手法落實數據資產安全:主動預防與人才培訓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安全防護機制也是大數據分析平台的必要機制之一,對此,中華電信的做法有二:首先是透過防毒軟體、防火牆與資安事件監控等資安手法確保系統環境端的安全無虞;其次是透過監管連線安全性等方式優化安防能力。「除了確保系統環境的安全性,還可以從資料層級落實安全防護,例如,匿名化處理、去識別化處理,以及分散式儲存等機制。」行政院資通安全處處長簡宏偉進一步指出,當政府機構或者是企業要將存放的大數據出來做加值應用時,除了基本的系統與資料防護機制外,建議化被動為主動的進行防禦,以公部門分享的開放數據資料(Open Data)為例,可以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找出攻擊模式,然後,透過資安聯防的方式,率先展開防禦機制。「以前的數據安全防禦,比較像是士兵站在護城牆上進行被動的安全防護,在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加持下,未來的數據安全防護則是,透過人工智慧事先預測對手的攻擊模式,然後,派兵防堵,以攻擊性手段協同防禦作戰,藉此極大化防禦效益。」
除了主動預防,簡宏偉認為,人才培訓也很關鍵。他表示,隨著攻擊手法的推陳出新,政府機關與企業的觀念(Mindset)與技能(Technology)必須跟著一起與時俱進。 「目前,政府機關的安全防禦機制已經從預防(prevention)、偵測(Detection)、管理(Mitigation)進展到回應(Response),接下來的重點是實踐與預測(Prediction),為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持續不斷的透過教育訓練課程或者是做中學等方式累積實務經驗,從而優化安全防禦能力。」簡宏偉進一步指出,惡意份子在攻擊政府機關與企業的資訊系統、營運系統、通訊系統與竊取數據資產的手法是很彈性靈活的,因此,政府與企業安防人員必須有相對應的能力,才能有效因應,而這,不僅需要實戰演練、相關單位的互通有無,還得透過先進數位科技,才能夠事半功倍。「在未來,無論是系統防護或資料保護,人腦智慧(HI)與人工智慧(AI)的整合,絕對是勢在必行。」 面對上述市場趨勢,中華電信除持續不斷的優化在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同時,還會協同內部與外部的能量,協助政府機關與企業客戶更安全且高效的發揮數據價值,落實防全防護。
轉貼自: 數位時代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