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到底如何應用?專家綜觀國外金融概念驗證
「Fintech 不是只有技術。」21 日在台大管院舉辦的研討會由台大數位未來研究中主持人曹承礎、台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長杜弘毅及政大科管與智財所助理教授曲建仲等專家學者一同來分享區塊鏈技術及金融應用案例。
討論區塊鏈技術的文章很多不再贅述,總結一下政大教授曲建仲的介紹,其有三大特性,交易識別確認、資料無法竄改及節點資料同步。以比特幣為例,其使用公開金鑰驗證機制,令使用者不可否認,達成可驗證的匿名制。且透過進行「條件雜湊」(Conditional hash)的演算,串結區塊成鏈,並以節點資料同步的方式來保護資料極難以被竄改。
然而如果應用到金融業務上,其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方式便有所不同。杜弘毅博士表示,如比特幣的條件雜湊過於困難而耗能。英國有研究估計,若金融交易全要如此處理,那麼可能還需要加蓋 4 座核電廠。所以金融業若要應用基本上不會採用條件雜湊算法,而是如拜占庭共識(PBFT)。因其網路節點數較少,還是必須加強交易安全,在採用會員制的同時,也會有多層次的個資保護。而為了處理資本市場更複雜的交易機制亦須採用智慧合約,且大部分還是採用人工撰寫的方式,並不會完全去中介化。
區塊鏈非萬能
綜觀國外的案例就可以理解,區塊鏈在金融業應用的重點。如日本交易所(JPX)想以其做為證券交易的基礎就必須要有身分認證的環節而不能匿名。儘管因會員有限,節點較少,結算速度相對比特幣快速許多,但仍然還是有限,畢竟分散式帳本必須達到同步,交易才算真正成立。區塊鏈技術並非萬能,許多作業必須要線下處理,如遵循防洗錢機制。
還有像在證券交易中,就算登錄到區塊鏈,還是要雙方承認才會有效,所以像 Pre-Trade 需要競價的過程就還是比較適合線下作業,甚至如沖銷動作其實也違背了記錄不可更改的區塊鏈本質。事實上,據 JPX 的評估,單純使用區塊鏈來建立證券市場的基礎結構,可以節省的成本有限,參與的業者越多,規模越大才真正具有成本效益。
更重要的是,為了增加資料同步的效率,金融區塊鏈參與者往往會有不同分工,如部分節點負責製作區塊,其他節點只處理交易。但這樣少數節點就會具有特殊性,所以如何弱化這些特殊節點的功能會是很重要的議題。如應用在基金交易上的區塊鏈 FUNDCHAIN,其個人身分認證資料必須存放在第三方公信單位,再發布到區塊鏈上,執行如徵信中心的功能,但若這樣其實也未必非區塊鏈技術來處理不可。
對帳才是強項
其實區塊鏈最有效率的業務是在對帳動作,儘管目前已有自動化技術,還是需大量人力,並仍有諸多重複作業,但區塊鏈技術可令各機構過帳更為容易,一個完全可靠的流水帳可透過程式迅速轉換有效的帳務表,從此角度來看,區塊鏈技術甚至可能會改變未來會計思想的走向。
尤其如黃金存摺之類並不頻繁的交易項目,就很適合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不必贖回黃金就能進行交易,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可以應用在不同金融商品之間的轉換,只有有共同的計價方式即可,且未必是現有貨幣。
其實現行金融業問題終究還在管理機制上,區塊鏈技術無法真的解決太多問題。例如應用於債券盤後交割 Netting Model 區塊鏈系統,還是必須透過中保單位,將債券與現金分別交與買賣雙方,只是原本需透過多重單位處理,令資訊在每個步驟往往會面臨錯漏及延遲的風險,而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透明性及智慧合約的自動化,就能夠提升效率及降低錯誤風險及人力。這樣的技術還可以應用於物流業等類似環境。
去中介不是重點
還有處理抵押貸款的 Syndicated Loans 系統也同樣需要中保單位,並採用智慧合約來進行交易,其是以區塊鏈技術取代支票的功能,並減少紙本文件保管的需要。簡而言之,在這種機制下是否去中心化其實並不重要,區塊鏈是用來辨別電子資料是否值得信賴的手段,而非促進效率的主要方法,若有公認可靠的第三方可發揮相同功能,就未必要用區塊鏈,反而是智慧合約的制定才是自動化的關鍵。
不過也衍伸了其他問題,因為智慧合約是全天候執行,反而部分後續線下手續可能就顯得必須要更有效率,人力分配若不當,仍然會拖累交易效率。在這項業務中,並非區塊鏈不可的業務,而是應考量如何電子化才更有效率。
同樣若應用在貿易金融,對區塊鏈技術本身的需求也只是少部分,主要還是利用資訊透明性,反而是資料進入區塊鏈之前如何管理才是最大問題,智慧合約及物聯網技術才是促進效率的關鍵,以更容易去核對及追蹤真實交易,所以若資訊若能外掛於其他的資料庫也並非必要進入區塊鏈。
公證、驗證及存證
所以綜觀區塊鏈在金融業上的應用,去中心化不完全是重點,如何究責、制定標準及維持信賴才是問題,當然若節點分散各地如何遵守不同的法律規範也很重要。
就如同 Notarized eDocuments 系統完全是利用區塊鏈做為一種文件公證、驗證及存證作業。像 Blocksign 平台就可免費提供文件加密及儲存於區塊鏈上,當然其法律效用還是端賴於各國的規定。這樣的技術在其他領域仍有相當廣泛的應用空間,例如公益捐款、食安產銷履歷、珠寶資料登錄及病歷資料等等。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國外應用案例所面臨的阻礙,其實在台灣並不是問題。台灣銀行前副總經理蔡宗榮指出,像是不動產抵押,台灣銀行不會只看鑑價就給予信用,並不會如 Syndicated Loans 一樣面臨過大的信用風險,還有台灣銀行團其實也很有默契,較容易找到共同創造區塊鏈的夥伴。
轉貼自: 科技新報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