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標題(來源: Klarna)
讓「先買後付」浪潮席捲全歐洲,Klarna 做對了什麼?
Klarna 成立於 2005 年,首創「先買後付」的電商支付模式,致力於要將「無縫支付」做到極致,讓顧客和商品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當合作的電商導入 Klarna 支付系統,用戶便能在合作商家透過 Klarna 先買後付款,而為了讓用戶買到商品,Klarna 會先幫買家付錢給店家,買家隨後再慢慢把錢墊上。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先拿到訂購的商品,覺得滿意後,再到 Klarna 繳費,如果沒收到商品,消費者則可以退貨或是取消交易。
而這種交易模式之所以能成立,前提是 Klarna 自願承擔欺詐和買家拖欠貨款的所有風險。不過其實這種方式,對網路商家來說也有個好處,就是他們不再需要處理消費者各個不同家的信用卡、管理不同的支付系統、處理各種繁瑣的驗證過程,等於 Klarna 全權接管了這部分手續。
An Expanded Safety Guarantee
隨後,買家可以選擇他們想要的支付方式,無論是用信用卡還是其他本地化的支付方式,或是讓 Klarna 把專用收款單(invoice)寄給他們,都可以完成支付。
從官方推特網站描述和廣告中都可以看到他們不斷強調:「我們讓購物變得很滑順」(We make shopping smoooth),可以看出 Klarna 堅持要消除網路商家以及買家網路購物的風險,捍衛消費者買東西的順暢度。
自願承擔買賣雙方風險,Klarna 背後的關鍵科技力是什麼?
這樣新興的支付方式,也讓 Klarna 的「先買後付」模式席捲全歐洲網購市場,吸引了如貝萊德(BlackRock)等巨型投資機構及企業注資,一舉成為歐洲估值最高的 FinTech 獨角獸!
2017 年轉型成為純網銀的 Klarna,背後靠的是一套複雜的交易風險自動化分析的模組,用以搜集、分析大數據,包括個人基本資料、歷史信用紀錄等,來評估用戶可以承受的債務水準,以確保壞帳率被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這種類似亞馬遜一鍵購買的服務瞄準的也是買家的衝動消費。據官方資料顯示,自從推出該項服務後,Klarna 平均為企業客戶增加 30% 訂單;2018 年它更促成 290 億美元的購買交易,比 2017 年成長逾 3 成。
轉貼自: TechOrange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