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博士是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曾代表中國牽頭制定全球首部的物聯網參考的結構國際標準ISO/IES30141。最近,由他組織發起的六域鏈,融合物聯網國際、國家標準和分佈式區塊鏈參考架構標準“六域模型”,在充分考慮物聯網技術特點和商業生態建設需求的基礎上,結合區塊鏈並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行優化,就力圖解決物聯網落地難題。
物聯網與區塊鏈融合架構圖
什麼是六域模型?沈杰介紹,傳統分層架構在物聯網中應用具有局限性,在物聯網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製定和對十餘個行業應用的長期分析和研究過程中,逐步凝練形成了新的物聯網“六域模型”參考架構體系,為如何在特定行業應用中有效解構物聯網生態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如何建立業務關聯邏輯提供了頂層架構思路。
率先試水農業場景
據近日發布的《中國區塊鏈與物聯網融合創新應用藍皮書》顯示,區塊鏈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探索在2015年前後開始,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一批企業和機構投入到區塊鏈在物聯網中的應用,其中不乏知名公司如:阿里巴巴、京東、中興、中國聯通、萬向、IBM、Cisco、Bosch、Toyota、 Walmart、Siemens等。目前,國內外在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領域有一些已經成熟的項目,其他領域的項目多處於研發階段。
沈杰認為,六域模型是通過研究提煉出來的通用模型,但正確與否還要在具體的行業中驗證,在推動落地的過程中,沈杰說,一方面驗證了六域模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證實了其對區塊鏈與物聯網結合的構想。
“我們最先是從農業領域落地的。”沈杰舉了一個典型的魚塘生產養殖場景。“先前漁民生產養殖大多憑經驗,水質變化等各種因素可能會導致魚死亡,物聯網的加入可以幫助魚塘進行水質控制,生養監測,病情預警等等。同時,通過物聯網,我們獲得了農民的生產和交易數據。”
所面臨的問題是,原本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卻不能被良好利用。農戶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銀行想貸款給農民,農民認為流程繁瑣,五萬元以上就需要找人擔保,因此農民寧可與中間商販子進行賒賬,導致生產成本上漲15%-20% 。”
而通過物聯網獲取的數據如果能為銀行所用,作為用戶信用評估的參考,一方面幫助銀行提供了更好的風控條件,放心放貸,減少壞賬率,另一方面降低農民貸款和生產成本。沈杰透露,目前已經與農業銀行,南潯銀行合作,實現農戶貸款30萬元以內無需擔保。
農業中區塊鍊和物聯網融合應用的典型場景
區塊鏈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沈杰指出,這樣的典型場景在早期小規模應用中非常有效,但在大規模推廣過程中,無法保證數據和信息在流轉過程中的真實性。而有了區塊鏈,核心關鍵數據上鍊,銀行、物聯網公司、農戶、保險公司等多方能夠共同採用區塊鏈上的數據。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的底層生態運營平台,為物聯網的信用體系和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保障。
除了上述場景,區塊鏈+物聯網僅在農業領域還可以被用在保險定審,食品溯源等眾多場景。
物聯網助力區塊鏈落地
沈杰坦言,物聯網發展多年依然進展緩慢,落地過程中缺的不是技術,也不是需求,“食品安全,老齡化,環境污染這些問題和需求一直存在,缺的是如何從更高的頂層角度進行架構,嵌套起來,形成一整個體系的指導。這就是六域鏈的思路。”
在沈杰看來,許多區塊鏈項目停留在概念階段,少有落地。
“現實社會法幣的最大作用就是促進現實生活的便捷性,但是沒有很好的虛擬商品與虛擬貨幣相對應,所以虛擬貨幣只能流於炒作。而物聯網恰恰滿足了區塊鏈的落地需求,為區塊鏈的落地提供了物理世界中的具體場景。”
目前六域鏈團隊已與智慧農業(慶漁堂等)、智慧停車(輝通電子等)、智慧健康(恩谷科技等)達成合作意向,未來將推進和ARM 公司mbed 物聯網平台與區塊鏈融合的合作開發。據悉,六域鏈公鏈預計半年之後上線。
End.
轉貼自: 36大數據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